在档案领域中,“介质”和“载体”到底有什么区别?能不能混用?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笔者10几年,直到最近才发觉原来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句话:
1、磁盘、光盘、固态硬盘等常见数据存储载体的寿命无法满足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要求。
2、缩微胶片在档案异质备份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较为理想的珍贵档案长期保存介质。
这两句话分别用了“载体”和“介质”两个词,肯定都没有错。那如果我们分别用另一个词替换一下,可以得到下面两句话:
3、磁盘、光盘、固态硬盘等常见数据存储介质的寿命无法满足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要求。
4、缩微胶片在档案异质备份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较为理想的珍贵档案长期保存载体。
似乎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只是感觉读起来不如前面两句话顺畅。
再问一个问题,如果把上面四句话中的“载体”、“介质”、“介质”、“载体”翻译成英文,应该是什么?答案全部都是:
media (单数:medium)
※注:media是medium的复数形式,为了描述方便,在本文中我们统一采用复数形式media。
这说明了什么?原来在档案领域中的两个中文词语“载体”、“介质”指向了同一个英文单词“media”,也就是这两个词实际上就是一个意思,可以混用!
这当然是有依据的,DA/T 1-2000《档案工作基本术语》中对载体和介质的定义如下:
另外,这个定义“可将信息记录于其上或者其中的物质材料”还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档案领域中,载体(介质)特指“信息存储”,数据传输、信息传播之类的场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对于“其上”或者“其中”也很好理解:比如缩微胶片,记录层位于胶片基底材料的上方(感光层),那就是“其上”;而硬磁盘,记录层位于硬盘里面,那就是“其中”了。
那既然“载体”和“介质”这两个词语在档案领域中可以混用,是不是真的就想用哪个用哪个了呢?那也不是这样的,既然有两个中文词语,肯定还是有各自约定俗成的上下文应用场景的。只不过这种差别比较细微,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否则也就不会觉得文章开始的1, 2两句话比较通顺,3, 4两句话就有点别扭了。
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载体”和“介质”在档案领域中的上下文应用场景进行了以下三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载体”比“介质”更规范,正式文件中尽量使用“载体”。
这里举三个有代表性的文件实例(两个行业标准一个正式文件):
1、DA/T 1-2000《档案工作基本术语》,除了前面提到的8.8定义中同时出现了“载体”和“介质”之外,另外又出现3次“载体”但没有出现“介质”;
2、DA/T 58-2014《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共出现了11处“载体”,只出现了1处“介质”。
唯一一处出现“介质”的地方居然还是和“载体”连用的!实际上把“介质”两字去掉也完全不影响上下文语义。
3、中办国办2021年6月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代表了党政机关文件的最高水准,其中出现了6处“载体”,没有出现“介质”。6处“载体”中有5处是本文讨论的“信息存储载体”,其中4处出现的上下文为“传统载体”,1处为“离线备份载体”。
二
就信息存储而言,“载体”往往比较“厚”,偏向于一个存储装置;而“介质”往往比较薄,偏向于一层记录层。
所以如果是用于描述硬磁盘、固态硬盘、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装置的上下文场景,显然用“介质”不合适,应该用“载体”;如果涉及到缩微胶片、磁带、纸张等比较薄的信息存储材料(让人感觉只有一层记录层),就会习惯性地用“介质”比较多;如果是厚薄适中、难以区分的光盘、玻璃硬盘,非正式场合可能就会出现混用的情况。
三
“载体”往往比较“具体”,存在“物质材料”;而“介质”往往比较“抽象”,更偏向于某种“存储技术”。
如前所述,硬磁盘、固态硬盘、U盘、光盘,甚至是缩微胶片、磁带、玻璃硬盘等,都是具象化的“物质材料”,用“载体”肯定没问题,用“介质”可能在某些上下文场景就不是很合适。但如果是针对“磁、光、电、胶”这种抽象的、用于描述存储技术路线的上下文场景,很多时候就会用“介质”。比如:
磁介质和电介质存储设备常用于热数据在线存储,光介质常用于温冷数据近线或离线存储,而缩微胶片则常用于重要档案的异质备份和长期保存。
综上所述,“载体”和“介质”在档案领域特指“信息存储”,英文都是“media”,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细微。如果读者不想过分“咬文嚼字”,建议在档案领域的上下文中全部使用“载体”一词。如果还需要考虑行文通顺、符合大众习惯,则可以借鉴一下笔者总结的三点建议。
数字罗塞塔计划 公 众 号致力于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客观公正地表达自己对于档案信息化领域的看法和观点。真理越辩越明,我们也衷心欢迎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档案数字资源管理和保存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并发表真知灼见,共同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