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TVB以及TVB出品的剧集以及明星,很多人都如数家珍,毕竟他们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在如今内娱井喷式发展背景下,很多昔日TVB的一哥、一姐们都纷纷北上捞金,TVB黯然失色,就像今年的“万千星辉贺台庆”也只能靠王浩信、陈自瑶以及蔡思贝的绯闻来蹭一蹭热度。TVB曾经如此辉煌,它究竟做错了什么会被时代抛离地如此彻底?
初创时代
TVB是英文(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缩写,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没错,它是一家私人企业)。它有很多名字,比较常叫的是“无线电视”、“大台”、“TVB”,“大台”的意思是其规模和收视率都远超同时期的亚洲电视,所以被坊间称为“大台”。
1965年2月6日,当时的香港政府发出地面电视牌照,中标者是由希慎兴业大股东利氏家族、余仁生家族成员余经纬、邵逸夫旗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等人、机利文洋行(现太平洋行)等合组的香港电视集团。在创立的头几年时间里,TVB都处于摸索阶段,这个时候只提供了黑白电视广播,一直到了1975年才全面完成彩色制作及播送。而在1976年,TVB制作出了第一套长篇连续剧《狂潮》,开启了本土电视剧制作的先潮,值得一说的是这部剧共有129集。
邵逸夫时代
前面说了,初创时的TVB有几大创办人,其中就有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爱国商人邵逸夫先生。1980年,有三个初创的创办人先后逝世,邵逸夫遂收购股权成为单一大股东,TVB正式进入邵逸夫时代。
邵逸夫在兄妹中排行第六,所以后来成名之后人人都尊称“六叔”,邵逸夫生于1907年11月19日光绪年间,2014年在家中辞世,享年107岁。邵逸夫的一生可谓见证了中国从旧到新的每一个大事件,也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邵逸夫最初在其大哥邵醉翁的天一影片公司中负责摄影,后来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自己担任总裁,在九龙清水湾还有自己的邵氏影城。
邵逸夫入股TVB并且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开始将主业转向当时正蓬勃发展的无线广播电视,将清水湾邵氏影城场地租给TVB做为录影厂。
1984年1月5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HK-TVB Limited)成为上市公司,1985年香港恒生指数将其纳入成分指数,1988年TVB总部由九龙塘迁到新界清水湾,TVB的业务更加多元化。
时间到了90年代,香港经济处于黄金阶段,人们的娱乐方式各式各样, 不再满足于一个小小的电视盒子,于是TVB的盈利开始受压。有鉴于盈利能力的下降,TVB开始走向制度化的制作时代,严格控制制作成本,将整个制作过程流程化、细节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式化,模板化,只要剧本一出来,其他配套随时准备好可以立马开机,所以现在网友会发现TVB经常出现万年XX,就是因为制度化的制作理念。
但即便如此,这个时候TVB的剧集多但不烂,比如很多经典都在这个时候诞生,如《大时代》、《壹号皇廷》、《天地豪情》、《妙手仁心》等。
这个时代是TVB最辉煌的时代,也是80/90两代人成长的记忆,以至于很多人谈起香港影视剧都在说TVB,不少人还不知道其实香港还有一个亚洲电视台。
方逸华时代
TVB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绕不开两个人,一个是人称六叔的邵逸夫,另一个就是被称为六婶的方逸华。
方逸华是邵逸夫的第二任妻子,在成为邵逸夫太太之前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歌星,歌唱得好、人长得漂亮,而且对于经营管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此美人自然很容易俘获邵逸夫的心。
方逸华最开始进入的是邵氏影业,从一个普通职员踏踏实实开始做起,当全面熟悉公司各个层面的业务后,开始进入管理层,逐渐成长为邵逸夫合作无间的伙伴。2000年方逸华任无线电视董事局副主席,方逸华的管理以“铁腕强硬”著称,彼时在互联网的冲击以及人们娱乐方式的改变背景下,TVB的盈利状况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恶化。但是方逸华上任后着手改善盈利情况,这其中就包括了对艺员薪酬的改革。
由于TVB历史悠久,根基稳固,很大程度上香港娱乐圈是等同于TVB一家公司的内部沉浮。TVB艺人大多数是与公司签订合约,领取基本工资的,除了按照拍摄剧集每集计算报酬以外,还会有公司额外安排的“show”——即广告、代言、商业站台等。这跟内娱明星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片酬不一样,TVB艺员更多像公司员工,每个月领个一万出头的基本工资,另外按照工作量算额外报酬。如果公司没有安排几个show的话,基本上当个艺员是跟洗碗工差不了多少的。
所以在这种极度压缩成本的操作之下,TVB在2000年股价一度创出85.25港元历史新高,市值超过370亿港元。
但是这种极度压缩成本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低薪以及TVB盛行的“山头文化”斗争,不少艺人纷纷离巢“北上”觅食。这其中就有饰演陈小春版《鹿鼎记》中康熙皇帝的小生马浚伟,因为他是山头之一曾励珍的爱将,而另一派山头乐易玲对其不满意,将其投闲置散。迫于无奈之下,马浚伟出走TVB,后来还考上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当老板。
TVB的薪酬制度从一家企业的角度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娱乐圈而言,这无疑会加速明星们的流失,所以大陆网友会很惊奇TVB一姐汪明荃在2020年台庆上,为一众艺员发声请求公司加薪。原因是疫情期间香港有800多位明星失业,需要通过救济的形式生活,这在我们内娱是不可想象的,荧幕上光鲜动人的明星居然过得不如一名洗碗工。
裁员及萎缩
虽然通过方逸华的铁腕手段,TVB“回血”了一段时间,但是在大陆经济高速发展之下娱乐圈也蓬勃发展,“北望神州”已经成为一众TVB明星们的一致选择,TVB逐渐走下了神坛。
随着邵逸夫、方逸华的先后逝世,TVB股权发生了重大变动,而营收也开始下滑,表现为股价的不断下跌。
2018年6月29日,传闻TVB一连两日裁员100人,2019年12月16日更是裁减约350名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10%。
虽然TVB找来了曾志伟和王祖蓝出谋划策,但是TVB在2021年上半年录得亏损2.84亿港元,相比于湖南卫视两百亿的营收,TVB真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TVB哪里走错了?
对于TVB如今人才凋零,业务萎缩,影响力减弱的情形,很多喜欢和关心港剧的人们多少心里也有点难受。那么曾经不可一世的TVB究竟错过了什么才落得如此境地?
1.内部管理混乱,山头文化盛行。一个企业的内耗是会严重动摇企业发展根基的,每个企业都会有一定的内斗,但是TVB尤为严重,这个和邵逸夫有关。邵逸夫是一个老派人,喜欢用那一套“拉一派,打一派”的方式,他觉得企业内部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因此对于山头文化是默许甚至是鼓励的。
2.故步自封。一个企业、一个王朝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会有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这个时候要推动一个重大改革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所以对于外部瞬息万变的环境就很难迅速进行反应。
3.TVB的辉煌其实是捡了内地衰落的便宜。TVB拥有一众出色的艺人,他们敬业、演技超群,但是他们有一大部分是从广东、上海这些地方过去的。内地经济较弱的时候,资本都聚集在香港,自然会有大把大把的资金投入到文化娱乐产业,但是香港的基本盘其实很小,市场再怎么做也就那样。所以当大陆经济发展起来以后,资金、人才都开始向大陆聚集,香港影视自然会收缩。
4.TVB内地策略水土不服。TVB近些年与内地视频平台进行合作,拍了一些合拍片,但是反响一般。一方面和审查制度有关,另一方面港方明显想讨好内地,但是这就会让钟情于“港味”的观众觉得反感,到头来两处不着边。
结语
TVB陪伴了包括陈说在内的一代人,在那个精神文明缺乏的时代,有TVB的陪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而且TVB也贡献了一大群演技非凡的演员,相对于内地扣幕、面瘫式的流量演技,TVB演员真真地给这些流量们上了一堂宝贵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课。
我一直期望,TVB要忠于初心,制作类似《一屋老友记》、《降魔的》等港味十足的剧集,只有属于自己的,才是值得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