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大都会在新年来临前理发,将自己收拾的利利落落迎接新年的到来,图个辞旧迎新的好彩头,再就是民间流传着:“正月不理发,正月理发不吉利,会死舅舅.”这样一种说法。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说法呢?还得从古代人们的发型演变说起。
头发在古代被认为是很重要的是,不可以人为随意损坏的部分,甚至是可以代表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孝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远古时期人们狩猎为生食不果腹,人们多披肩散发。
进入农耕时代,披肩散发不利于农耕,人们学会了把头发向上梳,用东西绑起来,这叫束发。把头发挽在头顶,叫“鬓”。商周男子,都是把头发梳到头顶,并拢,盘结挽鬓。用上了簪子,使头发牢固不脱落。周代开始男子多椎髻,束于发顶,用冠帽束发一直延续。
唐朝男子除了挽髻束发,还喜欢戴帽子。带幞(fu第二声)头,类似帽子就是我们俗称的“乌纱帽”。
宋朝,男子也带幞头,宋朝的幞头帽顶是平的,两脚平直。
身份不同,样式也不同,皇帝和官员戴展脚幞头,身份低的公差、仆役则戴无脚幞头。
宋朝不戴帽子的话,头发可以全束发也可以半束发。
宋朝非常流行男子簪花,认为簪花显得非常潇洒。
元代因为是少数民族统治,其发型与中原文化相差较大非主流文化,此处跳过不论。
进去明朝发型较之以前相差不大了明朝中期,读书人、官员等一般都在头顶结发髻,还要在头上缠绕网巾来固定。
重点来了,明朝末年,清兵大举入关,清政府为达到统治汉人的目的,实行剃发易服政策,前颅双鬓剃光,然后头后方留着一条长辫子,流传几千年的束发要被剃去,自然是引起的人们的不难,但是清政府颁布了严格的剃发令:“留发不留人,留人不留发.”人们迫于生计只得屈服剃发。
但是人们仍然怀念明朝,而这种思念之情每逢春节就愈发强烈,于是人们相约正月不剃发发,以表达对前朝的怀念,就有了“正月不剃发思旧.”的说法。思旧,怀念明朝,字眼太过直接,怕引起政府的追究,就演变为正月不剃发,剃发死舅舅.”
这一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已失去思旧的本意,被人们曲解为了正月理发就会死舅舅。这一说法流传至今,仍有很多人相信这一说法,这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并无需过多在意此说法,但是人们大多在新年前理发,图个辞旧迎新,如果头发生长的不是太快,还是尽量不要理发,待到二月二龙抬头再理发图个好彩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