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实践,是主体(人)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具有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自然客体包括同人的活动发生关系的天然的自然物,也包括经过改造和加工的人工自然物。
天然自然物比如土地、种子,人工自然物比如锄头、手推车。
社会客体指人类社会,涵盖方方面面。
精神客体包括主观精神和客体化精神。
主观精神指人的感觉、想象、思维等精神活动,以表情、姿态和语言表现出来。
客体化精神指以物的形式存在的精神生产的结果,如通过图像、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学作品、理论著作等。
一般来说,实践主要指主体变革世界的活动,同时也包括为变革世界所必需的、以变革世界为目的的探索性活动,如天文观测、地质考察、社会调查、军事侦察等。
02
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主体是有血有肉的客观的人;
实践使用的工具是客观的物质的工具;
实践作用的对象是可感知的客观物质世界;
实践的发展过程,是在意识指导下的现实的客观过程;
实践的结果是意识影响下在外部表现的客观效果。
实践的所有要素都是客观的,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精神活动。
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不是动物的本能的活动。
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03
实践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物质生产实践。
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解决衣、食、住、行,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只有先解决生存的问题,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如政治、科学、艺术等。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主要表现为社会管理、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
第三,科学实验。
是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科学实验的目的不是直接改造世界,而是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袁隆平院士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就是为了发明出优良的种子,使粮食增产,让人民群众吃饱肚子,解决物质生产实践中“吃”的问题。
除此以外,还有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等实践形式。
04
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通过劳动实践,类人猿制造了劳动工具,手变得更灵活,大脑得到发育,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之后形成了社会关系。
通过物质生产实践,解决了吃穿住行问题,得以进行更深层的发展,从事其他活动,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
物质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手工作业变成机械作业,产量增加,效率增加。